2023年党课:汲取党史经验智慧筑牢意识形态防线(2023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课:汲取党史经验智慧筑牢意识形态防线(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党课:汲取党史经验智慧筑牢意识形态防线(2023年)

党课:汲取DS经验智慧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同志们: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千折百难,不断由小至大、由弱至强,目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美丽中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研究的重要议题,这对于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序列以及推动党和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正如A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当前,回望历史,正确把握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实践的内在逻辑及经验,对继续探寻新的百年征程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百年探索的演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建设从未间断过,它贯穿于全过程,正是党自始至终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才有了全社会在不同时期都能达成共识并凝聚力量。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演进的历程,可从以下几个不同时期进行梳理。

  (一)从“厘清”到“灌输”(1921—1949年):民主革命时期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举步维艰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颁布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纲领,系统回答了中国革命一系列实质性问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革命道路,即发动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相结合,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在党的创建初期,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出路究竟在哪里,内部进行了多次争论,产生了诸多分歧,加上当时国内存在各种社会思潮,如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俄国“激励方法的共产主义”等,他们在革命斗争的手段和方法上以及革命道路和目标问题上的争论,给党内思想带来了极大的波动性和不统一,这些论战使得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在面对选择正确革命路线时遇到了极大的阻碍,毛泽东为了驳斥这些错误思潮,先后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强调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指导思想。可以说,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党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帮助全党厘清了思想,为党的思想建设夯实了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在党内指导地位逐渐达成共识并得到不断巩固。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清醒认识到,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统一显得尤为迫切。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开展阶级斗争的同时也要在革命队伍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毛泽东认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自十月革命爆发给旧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且把它作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通过宣传、灌输,把马克思主义这一“舶来品”进行本土化转变,最终使得旧中国人民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产生了深刻的转变,“其声势之大,威力之猛,所向无敌,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

  总之,民主革命时期,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正是通过从“厘清”中国革命现实,看清中国形势,再到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灌输”,让其本土化,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从“纠偏”到“整饬”(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系统拓展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面对时代新境遇,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也开启了一个新阶段。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领导人民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针对国内的封建主义思想毒瘤和官僚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开展了文化扫盲运动,通过扫盲班,识字班提升了国民文化素质,通过开展“三反”以及“五反”运动,批驳了旧社会的剥削思想,通过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批判了旧社会的落后思想意识,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使得饱受战乱的旧中国展示出高昂斗志的精神面貌,社会上也呈现出蓬勃生机局面。1956年9月,随着党的八大胜利召开,党的工作中心逐步转向经济建设,这意味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始转向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偏差以及对国际局势把握不清,导致了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了偏差,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剖析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在各条战线全面展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尤其是在文艺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双百”方针,实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纠偏与整饬,改变了这一时期困扰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发展的混乱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现出了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先进性,展现出非凡的时代性与生命力。然而由于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忽视了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出现了“左”的偏差。然而,这种偏差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在的,而是在建设过程中脱离了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导致的偏差。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整合作用展现出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也逐步走向纵深,为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三)从“解放”到“重构”(1978—2012年):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结构转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面拨乱反正工作也由此迎来了新的局面,其中,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我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逐步回归正确的历史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序列得到进一步夯实。这一时期,在解放思想进程中,也出现一股“非毛化”的右倾错误思潮,有人借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文革”的错误,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他们歪曲历史,在国内兴起了自由化思潮。对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在自由化思潮面前要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1年,邓小平还针对国内文艺界的精神污染明确提出“解放思想,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是党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方面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党思想的统一,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跃迁。当然改革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此时在改革进程中也慢慢滋生出了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他们站在资本主义民主视野下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诸多指责,他们以自由为借口、以民主为幌子来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批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此,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如果这思潮抵制不住,加上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他们相互结合,将会对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产生巨大影响。邓小平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着眼于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的重要命题,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问题、新实际,聚人心,汇聚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深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强势向我国渗透他们的民主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文化,以期达到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根本性置换。对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指出当前中国社会思潮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要让全社会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可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也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纵深不断扩展的历史。表现在,其一是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中国现实引领意识形态的正确发展,在关键时期能对意识形态进行拨乱反正,重塑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其二是在经济建设时期,针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找到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突破口,进行独具创新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强思想保障。

  (四)从“严明责任”到“全面施策”(2012年至今):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凝心聚力与全面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风险叠加交错复杂,意识形态工作也是风险交错,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尤其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文化渗透,宣扬其普世价值,混淆是非。由于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使得意识形态网络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及格外尖锐。网络舆论空间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空间,要运用好各种现代化手段解决空间舆论、空间意识形态治理的手段问题,这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也强化了责任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时代的新考验、新论题,在总体探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意识形态的建设实践来应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问题新挑战,指出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使全体人民凝聚共识,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使全体人民有共同的理想目标、共同的价值准则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统管意识形态、统管宣传、统管媒体,这些都深化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伟大梦想的实现筑牢了思想基础,它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指南,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回顾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历程,党能够不断由小至大、由弱至强,与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密不可分,这也是党成立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之钥。

  (一)根本起点: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党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前提,“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回望百年,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与党的发展过程具有内在一致性。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这期间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都是紧紧围绕一个关键点,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告诫过全党:“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党的领导地位要想得到不断巩固,最重要的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所以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它关涉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当前,在东西方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A总书记从媒体的立场属性的高度,提出要强化宣传队伍建设,强化党对数字空间、媒介空间发展的引领作用,坚持党管媒体,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凸显出党在数字时代的新的责任和担当。百年大党取得的伟大成绩雄辩地告诉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关键是要掌握其主导权,这是我们党不断克服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法宝。

  (二)理论之维:始终高举和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图景是行动实践的先导和指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取得无数辉煌成就,完成许多艰巨历史任务,就是因为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党持续加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持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自己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行动指南,始终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正是根据社会主义实践回应时代问题的精髓凝结。A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自始至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判断、引领时代方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永远扎根开花结果,开辟出新的境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让其本土化具有中国风格,为中国人民欣然接受,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理论的认同,为党的长期执政奠定了思想之基。

  (三)价值维度: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刻在共产党的灵魂深处,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相比,马克思主义展现出了历史性与具体性合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追求和价值遵循。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根本动力就在于,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不负人民,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并把人民性始终如一一以贯之。这些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原则,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旨归。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的革命战争只有依靠人民和动员广大群众并得到他们的拥护,“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支持我们的革命,接受革命号召和政治任务。并说“他们信服了,领导权就巩固了,否则会失去领导权的。”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是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要根据劳动付出获得相应的报酬,只讲付出没有回报,是不切实际的,那是唯心论。进入新时代,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端口,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A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践表明,只有不负人民,做到心中无我,始终实践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把它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四)物质基础:始终坚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每次大发展、大跨越,都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作为先导与前提,现实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工作如果没有搞好一定有巨大的隐患,换言之,意识形态工作如果不能研判时代命题,不能直面经济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样也会存在隐忧。百年来,只有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才能把党的发展与吸收、创新马克思主义精髓结合起来,使党在民主革命等各个时期饱含生机。毛泽东在革命斗争过程中,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共产主义文化思想”为理论武器向敌人发动进攻,这种突出意识形态反作用的做法,毛泽东说“这不是违反唯物论,而是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新中国成立后,受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一些方针政策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国内外复杂局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研判出现了偏移,认为阶级斗争才是主战场,斗争的主要领域应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导致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不相协调。改革开放后,为了摆脱贫困,党适时做出工作重心转移,为适应这一形势,对意识形态建设思路也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和功能的重新定位。邓小平则顺应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恢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其它领域发展规律的现实同一,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支撑的重要论断。新时代,A总书记在结合我国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上强调,经济建设一以贯之是党的首要工作,但意识形态工作则更是党的至关重要的工作,他指出:“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百年来,党正是始终坚持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才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引领新时代的中国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境界。

  三、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虽然风险叠加,但也取得辉煌的成绩,世界正在积极倾听中国的声音,理解并接受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世界发展新方案、新智慧。回望百年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担当及持续深耕,总结其经验,有助于我们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更好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思想生态。

  首先,强化思想引领。百年来,尽管面对各种各样的国内外危机和挑战,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不惧风雨,将社会主义发展的蓝图擘画为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成就,展现出了一个有担当的党的时代魅力,党也成了一个有着坚实群众基础、理论基础、意识形态建设基础的百年大党。这种党自身的发展不仅是回应时代之问,也是党对自身实现“两个百年”伟大目标的自觉担当,这种自觉担当的生成、建构、发展离不开党自身意识形态建设的加强。当前要系统学习和全面理解、领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既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容处处显示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担当,也是新时代党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立足点。当前,各级党组织要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并指导实践,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深化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价值遵循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其次,坚守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遵循无产阶级政党从来没有自己个人私利,永远都是为人民谋福利,把它作为执政党的初心和使命且深刻在其灵魂当中。这是我们党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也是自身源源不断的最根本的力量与勇气来源。百年来,党紧紧依靠人民,植根于民,服务于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说,“只要我们相信、依靠人民”,“和人民始终打成一片,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困难面前任何敌人也压不倒我们。”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能有今天的强大力量,最终得益于任何时候我们党都能紧密联系群众。因此,百年来,随着党的执政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结合,党越是加强治理,人民群众的需要就越得到满足,党的执政底气也越来越足。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回答好人民给出的考卷,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去厚植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党的20D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永远牢记初心使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最后,完善制度建设。“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表明,党要发挥好意识形态作用,在强化思想引领机制建设的同时,必须突出制度和纪律建设。《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使得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更加统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一再强调“好的制度机制可以持续不断地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百年历史经验证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积极架设制度,用严格的制度为意识形态建设划定底线,引导方向。毛泽东曾多次警示全党,作为共产党员,必须牢记党的纪律,严格执行纪律。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入“富起来”的新征途中,从思想根基深处论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进入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体系覆盖面广且逐渐规范和健全,党先后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正如A总书记所言:“要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些党内规制站在新时代发展基础之上,明确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是引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时代航标。背倚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经验养分,接续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初心,不断走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总之,A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提出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思想为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部门的领导能力、鉴别能力、风险处置能力,做到主动防控、科学防控、依法防控,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南,为探索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先手”和“高招”、打好思想理论基础研究的“有准备之战”和重大布局的“战略主动战”,提供了科学的政策导向,成为新时代探索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理论武器。

推荐访问:党课:汲取党史经验智慧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党课 党史 意识形态